
又一个人口小县动真格了!要砍“铁饭碗”驰盈优配,一年节省700万。
根据媒体的报道,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已经完成了机构改革,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。改革后,党政机关及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共精简62个、科级职数减少27个,分别精简30.2%、19.4%。其中,正科级减少9名、副科级减少18名,通过精简,腾出办公面积6600平米,一年节省行政运行成本700余万元。

怎么改革的呢?其实就是大部制,比如民政局和人社局合并,农业农村局和水利局合并,城建局和交通局合并,自然资源局和林业局合并,文旅局和商务局合并。
有人可能会说一年才节省700万元,不痛不痒。700万元确实不多,但武陵源区很小,常住人口只有5.9万,是一个人口小县,去年财政收入也才4.5亿元。

当然,很多人还关心人员有没有减少。这里只说了节省行政运行成本,没有说节省财政供养人员成本。
从全国各地的人口小县改革来看,机构精简了,人员减少了,但并不会裁员,铁饭碗还是铁饭碗。这些减少的人员,还是会在体制内“流转”,由财政供养。
比如在2020年完成改革的山西河曲县,被优化出来的903名事业人员,都下放到社区或者村委驰盈优配,编制还在。
根据“搜狐城市”的统计,2020年至2022年,河曲县用于财政供养人员支出分别为62959万元、67417万元、63492万元,也就是说财政供养支出没有减少。
看到这里,很多人可能要说减机构,但不减人员,这不是改了个寂寞吗?其实也不能这么说,首先,精简了机构,运行经费减少,那也是好事。比如山西娄烦县改革后,节约运行经费约990万元。

其次,长期来看,人员会减少。等到有人退休后,空出的编制就会被回收。过去是“退一进一”,现在可能是“退三进一”。再说部门合并了,领导职位会变少,这也是好事。
我国人口小县还是蛮多的,全国2000多个县域单位,10万人以下的就有206个,5万人以下的袖珍县有90个。
这些县虽然很小,但五脏俱全,该有的机构和部门,一个不少。所以,财政供养人员支出占比很高。比如山西浮山县,人口不到10万,在编人员更是多达5900人,一年光发工资就要4.6亿元,而当地一年财政收入竟然只有1.3亿元。
像浮山县这种情况不在少数,这些人口小县基本上没什么产业,人口还在流失。之所以能够维持下去,那是因为有上级部门的转移支付。
但是,这几年各地债务加剧,财政压力不小。说白了就是上面财政收入也紧张了,就只能开始精简机构和编制了。

从2020年开始,山西率先开启了人口小县改革。随后,青海、内蒙古、安徽、湖南等地纷纷跟进。之前,中央编办主任李小新就透露,97个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。
在湖南,有5个人口小县要改革,除了武陵源区,人口14.3万人的古丈县也已经完成了改革,而且只用了4个月。
总有人问为什么不像企业一样,直接裁员。想砸碎铁饭碗,没那么容易,牵一发而动全身,只能从长期来减少编制人员。说实话,铁饭碗是体制内最核心的优势之一,如果这个优势都没了,那将带来巨大的影响。
不管怎么说,人口小县改革是好事,至少开启了第一步,后面再慢慢深入改革。
实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